Team:HSNU-TAIPEI/hp/government/legislators

Legeslater

Introduction

To truly solve the food scandal and even prevent it from happening again, besides create a revolutionary bio-censer to popularize the toxic detection, we also meet up members from legislative yuan in taiwan. In the meeting, there are several main purposes:

  1. To know the change of law after the food scandal happened and how it prevent the food scandal from happening again.
  2. Knowing how those members from legislative yuan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aiwan public and food industry.
  3. Can law been adjusted to be more flexible on bio-censer for toxic detection in order to make our product more convenient.
  4. About our project: Feasibility, advantages, disadvantage, etc.

衛生署在台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食安方面作為守門員查緝不良廠商,在醫療方面則是讓每個人都有最完善的醫療,製造一個讓民眾幸福的社會。衛生福利部亦為台灣公共衛生、醫療和福利的最高主管機關,而我們進行訪談的副署長也常在查緝第一線。

Talk with 副署長

  • 台灣食安解決方向

    i:台灣主要的食安困境為何?

    副:政府的資源分配多著重於醫療而不是食安,而且整個食品鍊上要把關的東西很多,若每一項都要做到100%安全,那所有食品的成本都會提高,民眾與攤販都會吃不消,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低成本就忽略食品安全,如何在食安與成本間衡量才是最困難的。

    i:現行的檢測標準是否可以更嚴格?例如「精製豬脂」酸價參照中國日本的0.3mg KOH/g fat或0.2mg KOH/g fat,而不要採用聯合國標準1.3mg KOH/g fat?

    副:雖然衛生體系要保護民眾健康,但標準太高會讓許多攤販業者因為成本太高而無法繼續生存下去,我們還需要考慮大多數業者的心聲。

    i:那若是增加檢測項目,讓整個檢測更完整更詳細呢?像是丙烯醯胺 3-單氯丙二醇酯類。

    副:日前查獲有許多廠商自行利用化學方法把油中的問題物質中和或稀釋,一昧的增加檢測項目,只是增加政府檢測時的時間與金錢而已。

    i:如果不定期的增加現場稽查次數,讓廠商隨時都得保持警覺呢?

    副:很多廠商會互相通風報信,我們很難一次就找到不良廠商,只能蒐集謠言,並在半夜時突襲查廠,花費的是人力與心力。

    i:提高罰責是否有效的規範廠商?

    副:當然很難!廠商會為了利益而冒這些風險,所以我們認為提高食安檢舉獎金,多一些謠言讓政府有線索可循,對政府比較有幫助,當然廠商能做好自我管理才是最好的。

  • 對於附中project的回饋

    i:聽完我們團隊的報告之後,請問副署長認為我們的project在社會上的執行可能性為何?

    副:這樣的一個生物檢測器既快速又方便,在第一線快速篩檢過後,能給予政府線索去追查,節省許多時間,能提高查緝的效率,這正是目前政府需要的,但同時要小心不要成為產業攻擊的對象

    i:那請問副署長對於我們有沒有什麼建議以及想與我們分享的?

    副:台灣在國際上未參加許多國際衛生組織,所以我們沒有食安通報系統(INFOSAN)或是醫療技術上的交流,而這部分正是你們這群年輕人要去改變的,用你們的熱情完成理想,讓世界看見你們、看見台灣。

    副署長認為我們的project確實能幫助政府,第一線檢測完後能有效提供訊息給政府讓政府能更快速的查緝不良廠商,而這樣的系統不但不提高食品成本、不讓台灣獨有的攤販與夜市文化消失,也能保障每個人的權利,副署長很高興有我們這麼一群年輕人願意出來為國家做事,也鼓勵我們站上國際,讓世界看見我們勇於改變的熱情!

    透過副署長訪談,我們了解政府實際上執行的困難與我們想像的不大一樣,從政府查緝的角度才發現原來要把關食安不簡單,提高檢測標準有許多攤販會無法生存,但不提高又會有健康上的疑慮。看待一件事情,不應該只有謾罵,人民有人民的角度,政府有政府的立場,在發言之前,我們應該學會理性思考,用行動代替評論,這次的經驗讓我們學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